中国赚钱,非洲当大款?黑人网红回老家,一顿饭吃掉当地1月工资
听说过中国人“国内赚钱国外花”,可却没防住这位黑人小哥!
黑人小哥在中国猛学中文,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,直接成为了明星,不仅吸粉千万,还上了春晚。
结果他在中国赚够了之后,却扭头回了非洲老家,当起了土大款,花钱都不眨眼,一顿饭直接掉当地1月工资!

千万粉黑人网红伊博最近总被大家调侃:今年中国这么热,打不打算回非洲避暑?网友这句话本来就是调侃玩梗的,没想到他真的听进去了。
7月24日,他真的回到了非洲避暑,回的还是东非的坦桑尼亚,不得不说,这个地方确实凉快得很,国内40度,在这只有26度,比较下来,这里简直就是天堂。
伊博落地之后,都忍不住感慨道:这太凉快了!

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国家,但其实坦桑尼亚跟中国关系特别铁,是接受中国帮助最多的国家之一,坦桑尼亚的面积不算大,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,人口却有6500万。
光说这些数字,可能大家没什么概念,但一提乞力马扎罗山,也就是被称为“非洲屋脊”的地方,估计大家都明白了,这个地方就在坦桑尼亚境内。

伊博这次来,就是想带大家好好感受下当地的物价,看看普通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,当地的贫富差距有多大。
其实当地的人均工资不算高,一个月也就五六百块人民币,照这么算,伊博他们在这儿确实能算得上“大款”,一行人忍不住想趁这个机会,多消费消费。

结果他们仅仅是办个手机卡,就被价格惊呆了,这里两张手机卡要240多块,这可比预想中贵不少,就算中国都没有这么离谱的价格。
不过他现在手里还揣着10万当地货币,换算过来也不算少,吓得赶紧藏好,生怕出门被人看见这么多钱惹麻烦,他打算先去买杯奶茶再说。

走到外面的大街,抬头就能看见不少崭新的大楼,有人总说非洲落后,可到了坦桑尼亚才知道,根本就没有那么夸张。
最让伊博觉得亲切的是,街上能看到中国国旗,心里顿时多了不少熟悉感,这里还有中国帮忙建造的快速公交车BRT,在当地特别受欢迎,让当地人出行方便了不少。

他们试着打了辆当地的突突车,就是国内常说的三蹦子,司机开得飞快,伊博对他喊慢点,可司机像没听见一样往前冲,估计心里想着:好不容易碰倒个傻子,得好好宰他。
果不其然,明明就5分钟的路程,下车时司机都敢要15块钱,理由这是“官方”车,也不知道三轮车有什么官方不官方的,只能说骗子还是太猖狂了。

他们的车子停在达市的CBD附近,白天这一带特别热闹,到处都是穿西服的白领,看着跟国内的商务区没两样。
路边的酒店看着挺气派,结果一问价格,一晚上要1000块人民币,这意味着当地人得攒两个月工资,才能在这儿住上一晚,想想都觉得不容易。

等到他们去加油站加油时,才发现汽油价格也不低,一升要7块5,加满一箱差不多85块,而且当地的油质量一般,不分92、95这些型号,因为路上跑的也大多是些旧车,用不到这么好的油。
接下来,伊博他们打算去当地数一数二的高档餐厅尝尝鲜,那栋楼长得又高又气派,据说顶楼的餐厅是达市有名的高空景观餐厅,站在那儿能俯瞰整个城市的风景。

可一进餐厅,伊博有点懵,光线暗得很,连菜单上的字都看不太清,心想这高档餐厅怎么还舍不得开灯,旁边桌有一个白人正拿着手电筒照菜单,那画面看着有点滑稽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,去餐厅转了一大圈,发现他们的座位居然在厕所门口,菜还没上,各种味道就先飘了过来。

再一看菜单上的价格更是吓一跳,一块牛排要300块人民币,差不多是当地人半个月的工资。
两个人在这儿简单吃顿饭,花了20万当地货币,换算成人民币是500块,够当地普通人小半个月的开销了。
伊博越想越觉得不对劲,出门时忍不住念叨,还是回国内吃饭划算,5块钱就能吃饱的东西,在这儿居然要花这么多。

当地人半个月工资才够买一块牛排,两个月工资才能住一晚好酒店,这贫富差距也太夸张了。
其实在坦桑尼亚,像这样的情况不算少见,城里的白领们穿着光鲜,出入高档写字楼,可更多的人还是住在郊区的贫民窟,每天为了温饱奔波。
虽然中国一直在这里帮忙援建,建设了很多学校、医院和公路,还投放了BRT公交车,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,也给不少人提供了工作机会,但当地的现状一时半会很难改变。

好在街上的小店里,总能看到不少中国产的商品,从手机到日用品,价格比当地产的便宜不少,很受老百姓欢迎,我们国家强大的生产力,能最大程度帮他们降低生活成本。
伊博站在天桥上,看着桥下川流不息的车辆,突然觉得,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,坦桑尼亚的贫富差距确实存在,但这里的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,努力把日子过好。

伊博作为一个黑人,却在国内吸粉千万,这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,但其实他和中国的故事,实实在在证明了什么叫做“缘分”。
伊博是在索马里出生的,打小就对中国特别向往,天天看李小龙、成龙的动作片,他的心里对中国十分向往,总想着有一天能亲身去看看。
2013年,伊博终于揣着这份憧憬踏上了去中国的路,可那会儿他不认识汉字,本来想买去上海的机票,结果阴差阳错买成了飞往沈阳的,就这么着,他和沈阳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刚到沈阳的时候,伊博的中文几乎是零基础,学起来特别费劲,好几次都被中文的复杂难哭了。
尤其是那些方言和成语,好多都没法直接翻译成英语,让他吃了不少苦头,但他没打算放弃,在朋友的帮衬下,申请进了沈阳建筑大学专门学中文。
上学的时候,伊博发现课本上的中文和平时生活里大家说的不太一样,就换了个学法。

他天天看喜剧、小品和综艺节目,一有空就追着身边的沈阳朋友问这问那,慢慢就把地道的东北话给拿捏了,就连偶像也从成龙变成了宋小宝。
直到2019年,伊博去当《奔跑吧》的嘉宾,在撸串环节里一口气吃了26串,加上性格直爽,还一口标准的东北话,一下子就被好多观众喜欢上了,粉丝数量噌噌往上涨。
从这之后,他又接着参加了《笑傲江湖》《2019我要上春晚》这些综艺节目,越来越多人认识了这个说着东北话的外国小伙。

现在的伊博,早就是个地地道道的“东北人”了,从误打误撞来到沈阳,到一步步在这儿扎根、发光,伊博热爱中国,努力学习中文。
如今的他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,不仅把最难的中文学的透透的,还在这里发展起了事业,还赚了不少钱,逆天改命,希望我们都能像他一样,通过努力实现梦想,付出也能得到应有的回报。